本篇文章轉錄製蝙蝠電子報

原文網址:http://elib.batol.net/incpag.php?incpag=bbsanc.php&path=Batnews/batnews/2013/201301/20130129.htm&title=%BD%BF%BD%BB%B9q%A4l%B3%F82013%A6%7E1%A4%EB%B8%B9+-+%A1i%B1%D0%A8%7C%A4%A7%B5%A1%A1jE%BF%C4%A6X%A1A%AC%EC%A7%DE%B6%7D%B1%D2%A4F%AA%C0%B7%7C%A5%CD%AC%A1%AA%BA%A5%FE%AD%B1%B0%D1%BBP%A1G%BCw%B0%EAReha-Care%BB%B2%A8%E3%AEi%BBP%AE%C9%A9%7C%AC%EC%A7%DE%0D#cw

E融合,科技開啟了社會生活的全面參與:德國Reha-Care輔具展與時尚科技

/張閎霖

每年大約九月底或十月初,在德國北萊茵聯邦的首府杜賽爾道夫會舉辦一場為期四天,歐洲規模最大的復健科技輔具展,大約有來自全球一、兩百家輔具廠商參展,佔地約八個展覽館。其展出內容橫跨生活、照護、休閒、居家等領域,除了各種跟身心障礙相關之科技輔具外,尚有身心障礙議題論壇,諸如討論ICF政策、聯合國身心障礙宣言、長期照護及職業促進等,同時也有唯美的輪椅標準舞、華爾滋及不同的身心障礙團體表演。下列將介紹幾款結合正夯的網路科技及智慧型手機運用之輔助器具。

只有居家數位相框,沒有距離!

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當孩子長大成家立業離開家中,往往只留下年邁的長輩在家。有鑑於此,來自社會學、心理學及資工的科學家,在「E融合」及「網路科技參與」的概念下,共同發展出一套居家數位相框,讓長輩及不良於行的身障者更能貼近社會生活與溝通。這項命名為「Casa Vecchia」的計畫,由奧地利阿爾卑斯山阿得列大學的克拉根福德教授所推動。居家科技的目的即是要讓那些不擅長與科技相處的人更能夠找到一條與社會互動的出口。居家數位相框的設計,顧名思義,其外型就如同一般擺設在家中客廳的相框一般,透過裡面的相片,使用者可以選擇不同之功能:只要在螢幕照片上有信箱圖案按一下,就能開啟預先設定親朋好友的信箱,然後在螢幕上塗鴉書寫內容當做圖片存檔寄送給親朋好友。此外,也具備SKYPE功能,只要在螢幕上一按即能撥打至預設的電話中。

現在,在奧地利有二十個家庭配有如此居家數位相框設備。這套數位相框對於獨居老人及行動不便的身障者而言,亦是一套安全系統,具有遠端遙控功能,能記錄居家老人日常作息。如果有偏離日常作息,將會自動傳輸訊號至預先設定的親友手機中。目前整個計畫仍在實驗階段,陸續評估使用者情況。

居家數位相框。

(來源: http://www.rehacare.de/cipp/md_rehacare/custom/pub/content,oid,14536/lang,1/ticket,g_u_e_s_t/~/Hilfsmittel.html

今天,你APP了沒?無障礙智慧型手機幫手

從陸續問世的視障手機導航到聽障城市導覽APP,可以明顯看出現代無線通訊技術與智慧型手機提供給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的機會。

智慧型手機並不是取代白手杖的存在價值,然而,特別是在已熟悉周遭環境之外的區域活動時卻是非常具有助益的輔助功能。萊茵威斯特瓦倫科技大學研發出一套可以計算步數並且播報出所在地的導航系統。此外,一項由歐盟資助的計畫與歐洲聾人協會EUDEuropean Union of the Deaf)合作開發,透過使用手機照相攝影機功能,來達到溝通效果。主要目的就是讓歐洲百萬計的聽障與聾人朋友們可以透過手機與公共部門進行溝通。只要持有首機者經由手機攝影機撥打至服務中心,將會透過手語翻譯員依照你的需求與問題進行翻譯回答,這項全新系統將於2014年全面啟用。

對於感官及肢體障礙的朋友們,APP應用軟體所帶來的並非單單只有電玩或樂趣而已;而是生活上的便利。例如阿禮康特大學(Universitaet von Alicante)所研發的3D智慧APP能夠有效協助白手杖及導盲犬所做不到的功能,將能警告視障者半空中的樹枝或障礙物體等等。

對於聽語障的溝通問題,APP應用軟體也能為透過智慧型手機與警察局緊急電話119等建立起「非語言的接觸」。此外,使用者也能將資訊、照片或是地點等訊息傳送過去。對於許多身障朋友而言,手機配有具有語音播報的城市導覽APP受到廣泛運用與歡迎,現在也考量到聽障者的需求,也能透過影像手語翻譯介紹名勝古蹟及歷史背景。   

APP手機。

(來源: http://www.rehacare.de/cipp/md_rehacare/custom/pub/content,oid,14536/lang,1/ticket,g_u_e_s_t/~/Hilfsmittel.html

居家復健一把罩!

許多車禍受傷或手術後常需要一段長時間的復健。不久的未來,病人也能在家進行復健運動,當然也能確保所做的是正確的活動,這要歸功於嶄新的復健科技技術。未來,這樣的科技產品將能更激勵病患做復健活動,不管在家或還是途中都變的可能。這套系統是馥勞恩霍佛研究機構(Fraunhofer-Institut)所開發,主要由三個部分所組成:活動編輯器、復健箱及一個與智慧型手機相連結之無線感應器。治療師在活動編輯器中填寫針對病人量身定做的訓練計畫,並且會一週一週地提升要求。病人可以居家藉助於復健箱(可跟電視相連接的迷你電腦)執行這套訓練計畫。復健箱可以連接網路,配有網路攝影機及麥克風。透過電視螢幕,病人可以觀看整個復健運動流程並且分析攝影機所拍到病患運動的資訊。

首先,透過軟體,病患的身體機能資訊將以3D的方式經由網路傳送至復健中心,治療師在考量病人進展規劃後續合適之復健運動。除了活動資訊外,生命資訊,如脈搏、氧氣飽和、血壓、心臟循環等訊息的傳送更為重要。此外,也研發出附加的行動裝置功能,將感應器裝在上胸帶、手錶或手杖上去測量相關生命資訊,並且經由智慧型手機發送出去。只要資訊超過活動編輯器預設的臨界值,如血壓上升或心跳過快等,將會發送警告訊號。這套系統將於2013年夏天正式投入醫療體系。

居家復健科技。

(來源: http://www.rehacare.de/cipp/md_rehacare/custom/pub/content,oid,14536/lang,1/ticket,g_u_e_s_t/~/Hilfsmittel.html

註:相關訊息摘要於來自 http://www.rehacare.de/ 的報導

 

合,科技開啟了社會生活的全面參與:德國Reha-Care輔具展與時尚科技

文/張閎霖

每年大約九月底或十月初,在德國北萊茵聯邦的首府杜賽爾道夫會舉辦一場為期四天,歐洲規模最大的復健科技輔具展,大約有來自全球一、兩百家輔具廠商參展,佔地約八個展覽館。其展出內容橫跨生活、照護、休閒、居家等領域,除了各種跟身心障礙相關之科技輔具外,尚有身心障礙議題論壇,諸如討論ICF政策、聯合國身心障礙宣言、長期照護及職業促進等,同時也有唯美的輪椅標準舞、華爾滋及不同的身心障礙團體表演。下列將介紹幾款結合正夯的網路科技及智慧型手機運用之輔助器具。

只有居家數位相框,沒有距離!

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當孩子長大成家立業離開家中,往往只留下年邁的長輩在家。有鑑於此,來自社會學、心理學及資工的科學家,在「E融合」及「網路科技參與」的概念下,共同發展出一套居家數位相框,讓長輩及不良於行的身障者更能貼近社會生活與溝通。這項命名為「Casa Vecchia」的計畫,由奧地利阿爾卑斯山阿得列大學的克拉根福德教授所推動。居家科技的目的即是要讓那些不擅長與科技相處的人更能夠找到一條與社會互動的出口。居家數位相框的設計,顧名思義,其外型就如同一般擺設在家中客廳的相框一般,透過裡面的相片,使用者可以選擇不同之功能:只要在螢幕照片上有信箱圖案按一下,就能開啟預先設定親朋好友的信箱,然後在螢幕上塗鴉書寫內容當做圖片存檔寄送給親朋好友。此外,也具備SKYPE功能,只要在螢幕上一按即能撥打至預設的電話中。

現在,在奧地利有二十個家庭配有如此居家數位相框設備。這套數位相框對於獨居老人及行動不便的身障者而言,亦是一套安全系統,具有遠端遙控功能,能記錄居家老人日常作息。如果有偏離日常作息,將會自動傳輸訊號至預先設定的親友手機中。目前整個計畫仍在實驗階段,陸續評估使用者情況。

居家數位相框。
(來源: http://www.rehacare.de/cipp/md_rehacare/custom/pub/content,oid,14536/lang,1/ticket,g_u_e_s_t/~/Hilfsmittel.html

今天,你APP了沒?無障礙智慧型手機幫手

從陸續問世的視障手機導航到聽障城市導覽APP,可以明顯看出現代無線通訊技術與智慧型手機提供給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的機會。

智慧型手機並不是取代白手杖的存在價值,然而,特別是在已熟悉周遭環境之外的區域活動時卻是非常具有助益的輔助功能。萊茵威斯特瓦倫科技大學研發出一套可以計算步數並且播報出所在地的導航系統。此外,一項由歐盟資助的計畫與歐洲聾人協會EUD(European Union of the Deaf)合作開發,透過使用手機照相攝影機功能,來達到溝通效果。主要目的就是讓歐洲百萬計的聽障與聾人朋友們可以透過手機與公共部門進行溝通。只要持有首機者經由手機攝影機撥打至服務中心,將會透過手語翻譯員依照你的需求與問題進行翻譯回答,這項全新系統將於2014年全面啟用。

對於感官及肢體障礙的朋友們,APP應用軟體所帶來的並非單單只有電玩或樂趣而已;而是生活上的便利。例如阿禮康特大學(Universitaet von Alicante)所研發的3D智慧APP能夠有效協助白手杖及導盲犬所做不到的功能,將能警告視障者半空中的樹枝或障礙物體等等。

對於聽語障的溝通問題,APP應用軟體也能為透過智慧型手機與警察局緊急電話119等建立起「非語言的接觸」。此外,使用者也能將資訊、照片或是地點等訊息傳送過去。對於許多身障朋友而言,手機配有具有語音播報的城市導覽APP受到廣泛運用與歡迎,現在也考量到聽障者的需求,也能透過影像手語翻譯介紹名勝古蹟及歷史背景。   

APP手機。
(來源: http://www.rehacare.de/cipp/md_rehacare/custom/pub/content,oid,14536/lang,1/ticket,g_u_e_s_t/~/Hilfsmittel.html

居家復健一把罩!

許多車禍受傷或手術後常需要一段長時間的復健。不久的未來,病人也能在家進行復健運動,當然也能確保所做的是正確的活動,這要歸功於嶄新的復健科技技術。未來,這樣的科技產品將能更激勵病患做復健活動,不管在家或還是途中都變的可能。這套系統是馥勞恩霍佛研究機構(Fraunhofer-Institut)所開發,主要由三個部分所組成:活動編輯器、復健箱及一個與智慧型手機相連結之無線感應器。治療師在活動編輯器中填寫針對病人量身定做的訓練計畫,並且會一週一週地提升要求。病人可以居家藉助於復健箱(可跟電視相連接的迷你電腦)執行這套訓練計畫。復健箱可以連接網路,配有網路攝影機及麥克風。透過電視螢幕,病人可以觀看整個復健運動流程並且分析攝影機所拍到病患運動的資訊。

首先,透過軟體,病患的身體機能資訊將以3D的方式經由網路傳送至復健中心,治療師在考量病人進展規劃後續合適之復健運動。除了活動資訊外,生命資訊,如脈搏、氧氣飽和、血壓、心臟循環等訊息的傳送更為重要。此外,也研發出附加的行動裝置功能,將感應器裝在上胸帶、手錶或手杖上去測量相關生命資訊,並且經由智慧型手機發送出去。只要資訊超過活動編輯器預設的臨界值,如血壓上升或心跳過快等,將會發送警告訊號。這套系統將於2013年夏天正式投入醫療體系。

居家復健科技。
(來源: http://www.rehacare.de/cipp/md_rehacare/custom/pub/content,oid,14536/lang,1/ticket,g_u_e_s_t/~/Hilfsmittel.html

註:相關訊息摘要於來自 http://www.rehacare.de/ 的報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輔具 德國
    全站熱搜

    職業重建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