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表示,希望未來在台灣我也能摸到世界名畫,雖然以前也有類似的新聞了說,不過看到了還是令人感到開心與興奮!

博物館裡的藝術品常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東西,但是,如果你到了加拿大人權博物館,就會發現一件奇怪的事情:訪客們竟然在觸摸繪畫。原來,這家博物館正在舉辦一場特別的展示會。經由一項專利技術,3DPhotoworks 把繪畫變成了可用觸感享受的東西,讓盲人能夠更好地欣賞藝術品。Fastcompany 網站對此進行了報導。

 


3D Photeworks 的創始人之一 John Olsen 曾是 LIFE 雜誌的攝影師。在思考圖畫對人生的影響時,他想到了一個問題,沒有圖畫的人生是什麼樣子的?8 年前,他開始研究一項特別的技術,以幫助盲人更好地體驗繪畫和攝影作品。

 

首先,電腦程式把 2D 畫面轉換為 3D 數據,然後,機器製作的淺雕被放到一個 5×10 英呎的底板上,最後,列印出的圖畫被放置到淺雕之上。「我們所做的事情是獨一無二的,」 Olsen 說,「我們的目標是建造一個全球性的博物館和學術機構網路,讓盲人能夠體驗藝術和攝影。」

在一位盲人技術顧問的建議下,Olsen 在繪畫上嵌入了感應器,向「觀者」傳達更多的訊息。其中,3 個感應器在繪畫之外,分別講解歷史、藝術家及繪畫本身,24 個感應器嵌入繪畫內部。當人們接觸到特定部位後,感應器會傳達相關訊息,比如接觸到的顏色、畫面上的故事等,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繪畫的含義。

 

11 歲時失明的愛好者 Ed Bible 特別喜歡 3DPhotoworks 的作品,因為他已經厭倦了那些針對盲人的藝術類節目。「他們給你的是《讀者文摘》版的繪畫,」 Bible 說,「但是,當你有機會親手觸摸到它,你才能感受人物臉部以及臉上的皺紋。我能夠獲得自己的解釋,而不是他人審核後的版本。我可以自由思考繪畫裡的重要東西是什麼。」

3DPhotoworks 並非唯一一家幫助盲人體驗藝術品的公司。最近,一家名為 Unseen Art 的芬蘭公司在眾籌網站 Indigogo 集資,目的是為盲人列印經典繪畫。他們用 3D 印表機列印了達文西的《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有些太老套了,但是,我們首先要做的正是這樣的東西,」 Unseen Art 的創始人之一 Tommi Nikanen 說,「我們要做超級經典的東西。每個人都應該體驗到它們。」 據說,當羅浮宮看到了這些作品後,考慮舉辦一場專題展覽。

 

不過,Nikanen 承認這種方法是有侷限性的。抽象作品很難轉換為可觸控的東西,而且顏色也不容易展現。在列印《蒙娜麗莎》的時候,他們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在思考光線和著色的時候,我們進行了一些討論,是否應該把繪畫的一邊加熱,製造一種光影的效果呢,」 她說,「在材料使用上面,我們也有許多不同的觀點,而且我們也在嘗試,但是,它並非繪畫的準確再現,而是一種闡釋。你永遠無法獲得相同的體驗,但是,我們希望向那個目標前進。」

新聞來源:technews 科技新報 [原文網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職業重建服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